慈溪教练带队!这些小姑娘首次参赛,就获四川省赛季军!
获奖奖杯和证书。
近日
2025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四川赛区)
暨“巴蜀雄起杯”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联赛
落下帷幕
宁波对口帮扶的
四川凉山西昌星河U9女足队
首次参赛便斩获全省季军
队员曲木布西荣膺“最佳射手”
创造凉山州学校在该赛事中的
历史最佳成绩
▲郑峰和女足队员站在领奖台上。
仅用一个多月特训,这支队伍便在宁波支教老师郑峰教练的带领下,实现了突破。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仅一个多月特训
U9女足勇夺省赛季军+最佳射手
来自宁波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的郑峰教练,常被大家称为“冠军教头”。2015年,他开始组建校园足球队,长期开展足球训练与教学,曾带队斩获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冠、亚军。
2025年2月,他积极响应甬凉协作号召,由市教育局选派至四川凉山西昌星河学校。在这里,他负责带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U9、U10女足23名队员。此时,距离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联赛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孩子们虽然一直在训练,但是没有正式比赛过,她们身体素质出众,现在最需要的是系统化训练和持续的足球文化培育。”郑峰将浙江省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当地实际结合,从基础传接球开始,逐步将这支“草根球队”带入专业轨道。
面对仅剩五周的备战时间,郑峰科学划分三阶段:首周重点纠正和打磨队员们的个人足球技术,中间两周强化足球战术配合,最后两周通过足球模拟赛查漏补缺。
▲女足小将们。
他制定了“早晚两训、周末无休”的高强度计划。周一到周五每天6:40-7:40进行基本功训练,17:20-19:00进行场景对抗;周末进行队内赛,时间涵盖周六9:00-11:30、14:30-17:30,周日9:00-11:30。队员们在分层化、个性化训练中快速成长。
因为长时间在户外训练,这群女足小将们,一个个被晒得皮肤黝黑,虽然每周只有周日下午半天的休息时间,但大家都乐此不疲、精神饱满。
在训练中严肃,在生活中温和。郑峰说,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老师要用最快速度和学生熟悉起来,因此他在生活中用温和的方式和孩子们相处。很快,孩子们和他的关系愈发亲近,大家其乐融融。这种张弛有度的方式,让球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脱胎换骨的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激烈角逐,四川凉山西昌星河U9女足站上了省赛领奖台,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郑峰感慨道:“这群小姑娘都是2016年出生的,孩子们特别能吃苦、能拼搏,对足球充满了热爱。看到孩子们获奖后眼睛里的喜悦,我觉得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宁波帮扶凉山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山海携手共筑足球梦
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突破背后,是甬凉两地教育协作的体系化支撑。
2024年年底,宁波市教育局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教体局签订了《关于开展凉山州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共同培养的协议》,通过建立对口协作机制,扩大足球项目普及,提升优秀人才梯队打造和输送能力。
经双方协商共同推动实施“611”协作计划,即立足现有基础,组建6个组别球队、形成100人左右规模、制定实施1套培养体系。双方确定宁波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与凉山州星河学校、宁波四中与凉山喜德中学建立足球特色学校结对关系。
除了体系的支撑,还有师资的援助。宁波从学校选派1名优秀教练、足球方向研究生赴凉山结对学校驻点执教。双方协作开展教练培训、专业集训、定向培养和赛事交流等活动。
▲郑峰。
针对凉山足球校队,两地联合组建足球执教团队,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开展足球专项教学,工作日每天实施早晚两训制度,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周末训练时间不少于3小时;针对凉山结对学校普通学生,足球执教团队每周安排1节体育课开展足球专项教学,指导开发课间足球操和足球家庭作业,通过广泛引导,丰富校园足球氛围。
这样一来,足球教育在凉山结对学校得到了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不仅校队成员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普通学生也通过参与足球活动,培养了对足球的兴趣。
“凉山州星河学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帮扶凉山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以来,宁波一直在密切关注和支持着凉山州的足球发展。接下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组织凉山球队来甬参加暑期集训和教练员培训,提升专技水平和发展后劲,为凉山州的足球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甬派
编辑 | 沈轲艺
审核|吴奇林 胡孟才
慈溪·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