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足球历史的球王故里,足球在这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现在的中国足球,实在是一言难尽,但如果时光倒退个几十上百年,其实中国足球远没有那么糟糕,至少在东亚和亚洲还是可以称霸的,在国际足坛上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球员和人物,被誉为“世界球王”的李惠堂就是其一。
关于李惠堂最流行的说法,就是1976年西德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称为“世界五大球王”。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太靠谱,首先这是本什么杂志没人知道,其次这本杂志怎么评的也没人知道,所以这个所谓的“世界五大球王”大概也只有介绍李惠堂时才会被提起。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李惠堂是中国足球一百多年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球王李惠堂的家乡是广东梅州五华县,五华是一座没有鱼生就没有人生的城市,五华也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这里有中国内地第一块足球场,也有中国第一支县级中超球队——梅州客家队。
就像到了五华不能不吃鱼生一样,到了五华也不能不知道李惠堂,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虽然那时足球的影响力还没有现在大,但也足以说明李惠堂的知名度。
李惠堂旧居叫做联庆楼,位于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是李惠堂父亲李浩如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
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四点金”式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房屋四角分置炮楼,左右设置转斗门,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和半月形水池。
典型的客家围屋,不过屋顶好像不那么正经,真的是有鼻子有眼,居然还有嘴巴,鼻子嘴巴是两套,眼睛一对是共用,客家围屋不少见,但这么有意思的屋顶,确实还是第一次见。
旧居位于公路旁,由于路基的抬高,已经低于公路有一两米,远处是流淌的琴江,这条河流也是五华县的母亲河。
由于历史原因,李惠堂旧居的墙壁上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标语,李惠堂1905年出生在香港,1910年,5岁的李惠堂被父亲带回老家锡坑联庆楼,住在右廊房。李惠堂在老楼村联庆楼待了3年后,便返回香港继续学业。1942年香港沦陷后,李惠堂拒绝在汪伪政府担任要职,辗转数月回到了老家锡坑联庆楼。
据说李惠堂幼时常在旧居院子里踢球。当时因为条件差,就用烂皮破绳扎成球状或者成熟的柚子当足球练习,旧居右横屋门侧的就狗洞是李惠堂练习射门的球门。
旧居里有很多关于李惠堂以及五华足球发展历史的介绍,足球在五华县可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还是历史文化和传统,甚至于2022年12月7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没想到吧,“五华足球”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李惠堂故乡横陂镇,还有一个以足球命名的五华横陂足球小镇,这也是全国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中,唯一以足球为特色的入选项目。
140多年前的1873年,足球被传教士带到了五华一个叫做元坑的小山村里,足球便开始在五华生根发芽,成长了以李惠堂为代表的足球运动员,140多年后的今天,足球在五华以传统文化的方式传承着,主场五华县的梅州客家足球队依然征战中国超级联赛。
五华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客家围龙屋,例如位于城区水寨镇坝尾村的璼公祠,位于华城镇黄埔村的武状元李威光故居等等。围龙屋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典型民居,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等诸多传统文化。
位于五华旧县城华城镇(旧称长乐)的长乐学宫,历史上也曾是嘉应五属中最大的官办学宫,华丽的雕花斗拱很有特点。五华县不仅有足球,还有很多美食和美景值得打卡。
虽然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说法有点水,但李惠堂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足球球王,推动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作为运动员,他代表香港南华足球队和中国国家队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胜利,1936年还代表中国足球队首次挺进奥运会,作为教练员,他带领中国台湾代表队连续两次在亚运会上获得男足冠军,1948年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还成为中国首位国际裁判。李惠堂还在1965年和1966年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和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成为当时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足球与鱼生,是客家小县城五华的两个代表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