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足协看体制改革
我很佩服中国足协,中国绝大多数部门都在想办法出成绩,以图获取政治上的升迁,或者是造福一方百姓,或者捞取灰色收入。所有部门为名也好,为利也罢,都在想着往前走,但是中国足协这几十年以来却一直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不管如何更换掌门人,都无法改变中国足球整体下滑的趋势。
中国足协也是极少数发生集体性腐败的组织,前几年足协反腐到最后,高层管理人员居然只剩4人没有被抓。可以这么说,足协从根源上就已经坏了,关键的原因是足协没有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反而走上了西方的道路。
西方的竞技体育主要都是被财阀控制,目的是要为财阀服务,不一定是要账面盈利,可能需要好的社会舆论,或者是地下灰色产业,比如博彩。现在全球足球博彩业的规模高达638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都被头部几十支球队的成绩左右,这中间不出问题就奇怪了。
中国发展足球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这些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追求冲出亚洲,挺进世界杯,但是进了世界杯以后,中国足球反而一年不如一年,不但职业足球没有搞好,业余足球也没搞好。
这次苏超的意外爆火,可能成了足协的催命符,因为苏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刺激了内需,这非常完美的契合了国家要刺激内需的经济战略。
这几年不断的出台刺激消费政策,效果嘛不好说,我个人觉得很一般,为什么给了10%-20%的补贴之后,消费依然没有刺激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缺乏消费新业态。
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吃东西,门口总是那么老三样,都吃腻了,就算商家打折促销,消费者也没有多大的意愿走进店里。这个时候忽然有一个外来品,味道好,服务好,以前没怎么吃过的,那肯定顾客盈门。
以往足球的发展方向是职业化,所有人都认为消费者会为更高水平的职业化买单,但是现在苏超让所有人看到另一面:原来业余联赛也可以火爆。
作为普通民众来说,就是图个乐子,怎么快乐就怎么来,作为高层来说,就需要刺激消费,怎么干能把消费刺激起来,那就怎么干,但是作为足协来说,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要保住自己的位置。
三个不同的出发点,就做出了不同的行为:民众喜欢看苏超,愿意消费,电视台愿意转播,赞助商愿意出钱。但是足协需要接管,所以下发文件要管理苏超以及全国各地的业余联赛。
足协和所有人站在了对立面。
这个时候,更高层出手了,昨天,国办下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可以说是支持苏超等地方赛事。
一个部门要有目标,这个目标需要符合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就好比所有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哪一部法律违背了宪法,就直接可以取消。同样的,如果有哪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国家发展方向相违背,那它的工作目标就是错的,就需要改正。
现在中国足协的目标已经明显和国家刺激内需的发展目标相违背,而是为了职业而职业,为了存在而存在,如此一来,中国足协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现在摆在足协面前就两条路:要么从思想上彻底改革,要么被取缔或者从国家体育总局转隶到国家文旅部。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谬,足协怎么可能划归文旅部管,但是如果从刺激体育消费的角度来说,确实就应该划归文旅部管理。因为苏超的成功已经让足球从一个竞技项目变成了一个文化项目,项目的身份意义不同,管辖的部门当然就不同了。
足协是中国体制改革的一个最典型代表,因为足协的成绩最差,和国家发展方向背离的程度最严重,又最受舆论关注,所以完全可以从足协下手,把它当成体制改革的范例。
我们说了这么些年的深化体制改革,大家都听习惯了,但是很少思考这个改革的核心。在我看来,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凡是不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部门和思想,都应该改革,这种事情有很多。
比如说妇联,妇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为了保护最广大女性同胞的合理利益,还是纵容少数女拳思想的人裹挟大部分女性同胞为她们牟利?再比如说作协,美协,书法协会之类的,他们究竟在为复兴添砖加瓦还是扯后腿,作协的作家这么多,这几十年怎么就没有一部类比于当年《平凡的世界》那样的作品出来,最近30年比较厉害的作品反而是不在作协的人写出来的。美协那就更恶搞了,总是拿出丑陋的东西来恶心我们。
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究竟是为了学习西方经济体系而存在,还是帮助实体企业发展,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西方,那就不需要做什么改革,继续破罐子破摔,如果是帮助实体企业发展,为中国复兴提供资金支持,就需要从思想上改变看西方脸色的办事方法。
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思想上改,只要思想改变了,其他的组织架构之类的就很容易改了,最怕的就是简单改一下组织架构,结果思维还是老一套。
结束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由荆棘阿甘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